津滨海讯(记者李婷婷报道刘汯林周明健摄影)金秋九月,正是丰收时节芝麻配资,连日来,在太平镇太平村,1500亩的稻田进入灌浆期。放眼望去,连片稻田绿意翻涌,长势喜人。这里曾是一片弃耕撂荒的盐碱地,而今已蜕变为现代化农业循环经济稻蟹综合种养区。
走在太平村盐碱地里芝麻配资,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1500亩由盐碱地改良而来的稻田籽粒饱满。村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水稻的长势非常喜人,预计产量每亩超过1200斤,有望较去年增产20%!
记者了解到,太平村曾面临土壤盐碱化难题,全盐量最高达10‰,被视为“农业禁区”。近年来,通过科技赋能,村民利用有机硅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使盐分下降60%以上,成功种植耐盐碱水稻。“目前芝麻配资,水稻进入灌浆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时期,我们全力做好田间管理,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精、更细致,为丰产丰收打下基础!”太平村村民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拓宽致富新“稻”路,探索“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立体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今年太平村在盐碱地水稻田里大面积放养稻田蟹,实现稻蟹共生立体生态养殖,将“低产田”变成“寸土寸金地”,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以前种玉米一亩挣300元,现在稻蟹双收,每亩多赚1000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提起村里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种植户信心满满。
据太平镇太平村党委书记虞晴介绍,今年该村共投放3500斤大眼幼体螃蟹苗,眼下即将迎来河蟹丰收季。“去年我们也放养了稻田蟹,但今年的稻田蟹产量较比去年有显著增长,品质也更为上乘。”虞晴表示,“预计10月份可收获15000斤稻田蟹,之后这些螃蟹将远销全国各地,直接经济收入可达30万元,实现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改善双丰收!”
从2017年试种20亩到如今千余亩规模化种植,太平村奋力迈出“盐碱地改良+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步。未来,该村将积极推进“水稻+全产业链”发展芝麻配资,大力推广休闲农业,打造垂钓与亲子教育基地,让盐碱地焕发多元生机。
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