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线猎手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美丽广州成功举办。天空如洗碧透心扉、落日余晖晚霞渐染的“广州蓝”,为这场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体育盛事献上了最美的自然礼赞。
监测数据显示,当日广州市空气质量为优,PM2.5日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开幕式期间低至8微克/立方米,广州以最清新的空气、最亮丽的蓝天迎接这一国家级体育盛事。这一亮眼成绩的取得,不仅标志着广州十五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实现“开门红”,更彰显了广州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的显著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一张蓝图干到底
广州始终秉持“系统治气、久久为功”的工作理念K线猎手,将十五运空气质量保障作为推动空气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契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早谋划、全面部署,广州赛区执委会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空气环境质量保障方案》,明确了“会前七大攻坚行动、三个专项支撑,会期五方面保障”的清晰思路,将赛事保障任务与“十四五”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一体推进,展现出广州一以贯之、持续深化空气质量改善的坚定决心。
通过建立市领导统筹指挥、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直部门按职责督促跟进、各区落实的调度帮扶机制,完善“1+11+N”督导帮扶体系:1个市级指挥部统筹调度、11个区级分片检查督促、N个行业部门专项检查。
市生态环境局为全市11个区分别制定了强化行动作业书指导书,结合气象条件和同期历史数据,不断更新下发任务和问题清单,随时督促整改发现问题,保障措施执行率达100%。
为强化决策科学性,广州市成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院士专家领衔的十五运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全程指导全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全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研讨会,聚焦“形势研判、会前攻坚、重点保障、区域联动、保障会商”等重点领域把脉问诊。
精细设置8种气象分型管控情景K线猎手,市生态环境局将保障阶段划分为基础、强化、常态等三个阶段,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公安、交通、住建、气象等部门安排团队参与调度,实时督促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全要素应急演练贯穿赛事空气质量保障全过程,不断检验提升“监测—预报—调度—处置”全链条响应能力。
重大赛事的空气质量保障绝非临时突击的短期行为,而是要以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为根本支撑。广州以“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为引领,全面推进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优化升级。
在产业领域,重点推进汽车制造、化工等行业绿色转型,累计培育市级绿色工厂93家;能源结构持续向清洁化迈进,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73%,分布式光伏装机总容量超350万千瓦;交通领域实现中心城区公交、出租车100%电动化,网约车电动化率达99%,绿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8%,同步实施国Ⅲ柴油货车限行政策,从源头削减移动源污染。
打造“天地空”一体化智慧监测感知网络
在精准治污方面,广州深度融合超光谱遥感监测、单颗粒气溶胶质谱、VOCs在线监测等先进技术,打造“天地空”一体化智慧监测感知网络,全市空气质量监测设20个国控点、13个省控点、24个市控点、84个镇街站点,并在天河大观区域布设移动式六参数监测站,实现监测网络场馆周边全覆盖。
全市启用300辆搭载监测设备的“移动监测站”出租车,在重点区域布设铁塔高空瞭望系统,运用VOCs走航+道路积尘走航+飞航灵嗅技术,依托广州市全运会生态环境保障指挥平台,构建污染源精准画像与智能研判模型,实现从监测预警、溯源分析到任务调度、现场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显著提升精准执法与调度效率,真正做到“无事不扰、违法必究”。
同时开展“三源共治”:工业源治理完成47家涉VOCs企业C级升B级改造,升级108套低效治理设施;移动源管控将高排放非道路机械禁限区扩展至全市域,实施黑烟车全市禁行、国Ⅲ柴油货车分阶段限行,以经济补贴促进国Ⅲ、国Ⅳ非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淘汰更新;扬尘防控推广装配式建筑,严格管控建设工地“六个百分百”;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量分别约2900吨和4500吨。
区域协同是保障空气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生态环境部统筹指导,省生态环境厅直接领导,以及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群的协作下,建立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健全信息实时共享、每日会商研判、区域共同响应机制,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
广东省沟通对接周边省份污染协同治理,积极协调外调绿电并保持电力调度稳定,广州市内统筹调配客车、洒水车等新能源车辆保障重点区域。
面向后续赛事,广州将持续巩固开幕式保障经验,以更精准的调度、更智慧的监管,为赛会全程守护这片“全运蓝”。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体育盛事与生态文明的完美融合,为全国奉献一届“美丽全运”的精彩典范。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穗环宣K线猎手
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